符合“以產頂進”要求薄壁不銹鋼管產品,出口加工企業在采購時按不含稅價格采購,相當于對出口企業免稅,降低了出口加工薄壁不銹鋼管材使用成本,促使加工企業更多選擇國內產品,對進口鋼材有一定的替代作用。然而目前我國進口薄壁不銹鋼管材量卻很少,進口替代空間相當有限。
薄壁不銹鋼管的研制和開發已經有80余年的歷史,但早期(20世紀70年代以前)薄壁不銹鋼管并未得到大規模開發和使用,其主要原因就是焊接性問題。準確地說是與其“使用焊接性”有關。因為薄壁不銹鋼管對焊接熱裂紋、冷裂紋不敏感,但經過熔化焊焊接熱循環之后,熱影響區(HAZ)緊鄰熔合線的部分,鐵素體晶粒急劇長大,奧氏體消失,形成單相鐵素體組織,塑韌性極低。而且早期的薄壁不銹鋼管碳含量較高,難于達到超低碳的水平。因而在粗大的鐵素體晶界容易析出碳化物,導致耐應力腐蝕、孔蝕和晶間腐蝕性能下降。焊接是金屬構件最重要的制造工藝。早期薄壁不銹鋼管的使用焊接性不佳,是其不能得到發展和應用的主要原因。
二次精煉技術(AOD、VOD等)的開發,使得冶煉趨低碳不銹鋼極為容易,同時發現了氯作為奧氏體形成元素,促進薄壁不銹鋼管焊接接頭熱影響區在高溫下形成的單相鐵素體冷卻時發生逆轉變并形成足夠的奧氏體,從而既改善了焊接熱影響區的塑韌性,同時又保持了雙相鋼的抗應力腐蝕、孔蝕的優良特性,從而開發了新型的第二代、第三代含氮超低碳薄壁不銹鋼管??梢哉f薄壁不銹鋼管的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改善其使用焊接性的過程。盡管新型的超低碳含氮的薄壁不銹鋼管的焊接性得到了實質性的改善,但是雙相鋼的供貨狀態、使用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藝及參數等仍然是焊接接頭耐蝕性能、力學性能,即使用焊接性的關鍵。